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热门话题 >

一个珠三角制造企业的转型实践者

时间:2015-12-19 00:00:00  中国汽车新闻网  

谁来扛起“中国制造”走向“中国创造”的大旗,这是一个企业命题,也是一个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时代命题。

过去三十多年,中国制造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,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中国制造也成为一张世界名片,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产业格局。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开创时代,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,以其勤劳吃苦的性格和敏锐开放的商业气魄,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。他们是这个时代值得人们尊敬的一群人。

时光荏苒,岁月易逝。中国第一代成功企业家到了集体退休的年龄,谁来接替他们的事业,扛起“中国制造”走向“中国创造”的大旗,目光落在了他们的后裔身上。

这些二代们面临的商业环境非常复杂:目前早已不是原来父辈时代需大于求的物资稀缺年代,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互联网新业态对传统产业造成强大冲击。他们不仅要顶住接踵而来的各种压力,继承好父辈打下的江山事业,还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转型升级的蜕变。这个挑战无疑是巨大的,他们必须脱下“富二代”的华服,脱离父辈的庇佑,投身颠覆和再造的新事业,做一个不折不扣的苦逼“创二代”。

何劲峰便是这万千群体的一个缩影。

在佛山市南海区金海业汽配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,机器声轰隆隆,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,蓝色工服胸前印有醒目“haiyeLOGO,他来回走在过道中间,一会儿检查工序流程,一会儿研究滤清器半成品,一会儿又跟工人交流几句……

这位年轻人一脸的憨厚与亲切,笑起来还会露出酒窝,工人们平时喜欢跟他攀谈,老员工习惯叫他“阿峰”。初次打交道的人,以为他是普通一员,实际上他却肩负着工厂总体运营的重担。

他,就是金海业管理者代表何劲峰。

何劲峰的成长经历与香港巨富们培养下一代有点相像。后者在年幼的时候就被父辈带着参加工作会议,经历各种岗位,各个环节的磨练。这是为了教育他们对劳动获得财富,重视家庭教育等观念的具体实践。

何劲峰1999年外语系毕业后没有选择去外资企业,放弃了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享受舒适的金领生活,毅然选择了回到他热爱的家乡,他要帮助父辈把事业做起来。这个时候,工厂也需要像他这样有知识有能力又有冲劲的年青人。当时工厂属于初创企业,人数不多,各个部门也不齐全,每个人都要充当多面手,哪里需要就去哪里。何劲峰从司机运货干起,起早摸黑,忙前忙后。一点都没有大学生和公子哥的架子,这让工人们开始刮目相看。渐渐地,何劲峰就跟这帮工人们打成了一片。他后来又做过仓库,也跑过销售……


有一次出口跟单的人走了,公司销售出现了缺口,外语毕业的何劲峰义不容辞地顶上去。出口业务非常复杂,涉及商检、海关、外贸公司,还涉及银行信用证、汇率等等。何劲峰也不懂,他从头开始,一点一点学,一点一点完善,逐渐组建了公司自己的外贸部。让这一切顺畅起来。

因为在出口销售方面的突出表现,何劲峰被提拔为副总。

16年的摸爬滚打,风雨同舟,何劲峰经历了工厂所有的重大时刻,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公司慢慢发展起来,何劲峰的担子也越来越重。

如今,年近七旬的父亲退休,思想开放的叔叔主抓战略大方向,具体管理主张放权让年轻人干。何劲峰肩负重任,深感压力之大,有时甚至会在半夜惊醒。一方面,他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工厂的稳健发展;另一方面,他要积极变革,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。

“咬咬牙就挺过去了”

“随和,人很好。”这是员工们对何劲峰最多的评价。作为一个年轻的管理者,他主张用“平等”的姿态管理人,希望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。

    “其实我跟你们一样,自小都是苦过来的,父亲创业之前家里也很穷,每年只能买一件新衣服,整天数着粮票过日子。”何劲峰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回忆。

父亲从小对他期望很高。自五岁开始,父亲每天早上五点半督促儿子起床跑步,风雨无阻。三年级的时候开始锻炼田径,冬天天气冷,冻得牙齿发抖,何劲峰先热身跑,然后进入正常跑,就这样一圈一圈地重复,十圈下来他感觉腿发软,气喘不过来了,心里真想停下来不跑了。他当时并不是很理解父亲,为什么别的小伙伴可以在被窝里舒服地睡懒觉,自己却要受“折磨”。埋怨归埋怨,他最后还是是用意志战胜了困难,“咬咬牙挺过去了”,何劲峰回忆起小时候颇有感慨。

锻炼马上见了成果。从小学到大学,他都是学校田径队的主力选手,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田径项目拿名次,曾获得“国家三级运动员”殊荣。

魔鬼式训练,不仅锻炼了何劲峰的身体,更锻炼了他的意志,养成了他做事有坚持有耐性,不轻易放弃,选准的事情一定坚持到底的性格。

父亲也是经历了一路的艰辛打拼,他希望把这些良好的素质传递给下一代。

“从小就能体会到父亲的艰辛,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对于当年他所承受的简直不值一提。”时至今日,何劲峰对当年父亲的培养充满了感激。

 “童话大王”郑渊洁的二代接班人郑亚旗每次在遇到最艰难的决定时,都是拿起笔和纸,左边一张纸写下最正面的三点,右边写下最负面的三点,只需静心思考,答案便自在心中。

何劲峰常常会在凌晨醒过来,慢慢起身去到书房,拿起笔与纸,写下金海业迫切需要变革的事。有时候,他要准备员工大会的讲演稿,既要让员工们了解宏观大势,知道自己的处境,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,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。当员工在大会下面听的时候,可能他们并不知道,一次普通的例会讲话背后,何劲峰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。

“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”

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作为年轻管理者的何劲峰,跟父辈“只要把产品做好”的传统观念不同,他希望工厂更加规范化、现代化和科技化,他想谋求更大的发展。

工厂原来的工作流程比较粗放,技术上通过师傅传帮带,对人的依赖比较大。而人是很不稳定的,熟手和生手有很大区别,生手的产品差错率明显居高。而且,人还有情绪变化,心情好和心情坏,就会反映在产品的稳定性里面。

因此,需要通过模块和程式化的流程来固定,ERP是最好的选择。ERP系统的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、财、物、信息、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。

但是,金海业有着21年的历史和沉淀,工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,不是一夜之间可以改变的。比习惯改变更难的,是思维的改变。这是一项挑战极大的工作。

但想深一层,暂时的困难,可以换来长久的发展。有了ERP以后,工厂的成本控制,员工的管理等都有流程数据,未来,一切用数字说话。

 “不会就学,学了就干,干的过程再积累经验。”何劲峰一点也没胆怯和退缩,他每次在讨论企业难题时,总喜欢用憨厚的微笑解疑,最后轻描淡写地说:“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”

 何劲峰定下目标,2015年必须完成ERP新系统上线。光录入的零件数量就有两万多个,工程的复杂和难度超过了想象,他一边统一内部思想,一边借助外脑选择专业软件公司进驻。

在何劲峰的设想中,将来工厂不仅要以ERP的数据为基础,还要走向外部管理,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,比如,当地区域市场保有量怎样,哪个单品卖得好……。公司将这些数据开放给当地经销商,帮助其更好地销售。

成功的企业管理者,一定是着眼于未来,而不是现在。不同的格局会导致他们有不同的行为,可以看到,很多企业的成败其实在起点就已经决定了。何劲峰是一位布局未来的管理者。

走出自己的路

中国的制造业,因为原材料上涨,人工成本上升,越来越难。很多人选择了逃离。如果何劲峰这些二代不去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去做点事,那么,谁来做?答案估计是没有人来做。何劲峰对制造业有感情,他扎根工厂16年,奉献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、热血激情。面对企业未来的重担,他认为如果需要,责无旁贷。家族事业肯定高于个人喜好。

为了做好准备,何劲峰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。每天晚上抽空阅读各类经管书籍,哪怕工作再忙,也尽量抽出时间参加各种学习。前几年,他成为清华大学EDP的一名学员,除了刻苦学习商业知识,还真诚地与同学们交流,去参观他们的工厂。保持谦虚,博采众家之长,是何劲峰秉持的学习态度。

2014年何劲峰考入中美CHEMBA,攻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MBA学位。CHEMBA是面向全球化管理,经常组织学员去到欧美先进工厂参观学习。何劲峰希望拓展国际化视野,在他看来,未来金海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对手,还要面对国际对手。“了解老外的思维,才知道怎么应对他们。”

金海业每次国外参展何劲峰都不落下,除了与老外客户打交道之外,他用心记录国外滤清器的行情以及国外客户需求,回来后结合国内行情,思考产品创新,保持与国际同步。

他的担忧不是多余的。外资已经进军了国内滤清器行业,他们拥有国际品牌,而且通过收购还拥有了国内工厂的生产成本。不未雨绸缪,做好准备,像金海业这样积累了一二十年的本土企业将不再有优势。

CHEMBA课堂,何劲峰总是积极提问,老师也喜欢回答他的问题,因为他的每一个问题就是金海业的实际案例。通过理论联系实践,实践提升理论,这一年来,他感觉收获颇丰。

现在,何劲峰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行系列改革,内部管理变革,员工薪酬改革,食堂伙食改善,品牌升级,营销改革……这些,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挑战,他希望公司上下凝成一股绳,迎接变革,开创新的未来。

不想被这个世界改变,就要改变这个世界。作为新一代管理者的何劲峰,肩负着父辈的重托和全体工人们的期望,他决心走出自己的路。 (/黑豆)




最新推荐